深夜刷手机,特朗普还在喊话“大豆翻倍”,结果一觉醒来,中国买家把十船阿根廷豆搬走了,美国农场主只能对着空荡荡的仓库发呆。
谁也没想到,最先扛不住的居然是号称“粮仓”的美国。四月下旬,阿根廷政府突然发了个通知:谷物出口预扣税全部归零,一句话,豆子现在更便宜,船期更稳。消息一出,中国买家立刻下单,十船,每船六万五千吨,先锁仓,后续还要加。美国那边呢?订单连个影子都没看到。
说起大豆,这玩意儿在中国餐桌上不起眼,在饲料厂里却像空气一样重要。每年一亿吨进口量,靠的就是南美和美国这两条大动脉。过去老美仗着成本低、港口集中,动不动就把价钱往上抬,咱们也只能咬牙认。现在好了,巴西刚宣布超级丰收,阿根廷又把税砍到零,两家加起来能给咱两亿吨,够吃还能囤,美国再想拿断供吓唬人,已经没人信了。
更尴尬的是,特朗普前脚还在社交媒体上嚷嚷“中国缺豆,美国多的是”,后脚就被自家农场主打脸:往年这时候早该装船的货,今年全堆在仓库里发霉。粮商急得跳脚,政客还在互相甩锅,可南美豆农已经笑得合不拢嘴,收割机连夜加班。
有人可能会问,阿根廷这一刀砍税,是不是专门冲着中国来的?大概率不是。阿根廷国内通胀飙得离谱,外汇储备见底,政府最缺的就是现钱。豆子卖出去就能换美元,美元一到手就能还债,逻辑简单粗暴。恰好中国需要稳定供应,两边一拍即合,根本谈不上谁巴结谁。
再说巴西,去年天气给力,产量直接爆表,港口排队的船从圣保罗排到里约热内卢。中国买家过去还得看美国脸色,现在直接在南美之间来回比价,巴西便宜就去巴西,阿根廷更划算就转阿根廷,主动权第一次握在自己手里。美国粮商眼睁睁看着“黄金销售季”变成“清仓大甩卖”,心里估计比吃了生豆子还苦。
这事对特朗普来说,简直是连环耳光。当初他发动关税战,算盘打得啪啪响:先加税,再逼中国买更多大豆,既收关税又卖货,双赢。结果中国反手一招多元化采购,关税照收,货却不买了。美国农民从摇摆州变成愤怒州,选票直接跑路。现在特朗普再喊“三倍订单”,听起来就像过期广告,没人当真。
更深一层看,美国把粮食当武器用惯了,忘了买家也会长记性。你把豆子当筹码,我就去找不用筹码的卖家,一来二去,信任耗光,市场也飞了。南美国家恰好相反,不谈政治只谈生意,价格合理就发货,船期准时就到港,中国自然愿意把订单往那边挪。
有人担心南美天气会不会反复,港口罢工会不会又来。确实有可能,但别忘了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囤储备、扩渠道,国内库存够撑半年,再加上俄罗斯、乌克兰的葵花籽、加拿大菜籽都能顶一顶,真到极端情况,不至于饿肚子。换句话说,美国想靠一粒豆子卡脖子,时代早就过去了。
再看美国国内,农场主贷款买的播种机、化肥、土地,全指望秋后卖豆回款。现在订单飞了,银行开始催账,政客还在推特上打嘴仗,留给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。要是再找不到替代买家,只能烂在地里当肥料,明年种不种都是问题。
回头看看中国这边,买阿根廷豆只是顺手一击,更大的布局是供应链安全。从巴西的远期合约到阿根廷的现货采购,再到国内压榨厂改造,每一步都在削弱美国的影响力。以前人家说“不买美国豆就涨价”,现在南美豆一涌而入,价格反而更稳,通胀预期直接熄火,这一招够狠也够准。
至于特朗普的“深夜发文”,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毕竟选举季快到了,总得给农场主演戏看。但戏演多了,观众也会散场。中国买家用行动告诉他:大豆不是稀缺品,稳定才是硬道理,谁把贸易当武器,谁就先出局。
阿根廷取消税点,巴西产量爆棚,中国订单南飞,美国仓库堆满。关税战打到今天,谁才是最大输家?下一季,美国豆农还会不会继续相信“关税万能”?
炒股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